1.营运范围
专业的物流运输,通达全国各地,全程装有GPS卫星导航跟踪系统,能准确的知道车辆到达的位置.
2.全程投保
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唯一指定物流投保点,为你的货物提供全程保险服务,确保安全运达。
服务承诺
杭州冠诚运输有限公司,将竭诚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货运服务,欢迎新老客户来电来人洽谈,我们以诚信经营为宗旨、信誉是保证、货物安全快捷准时到达为第一目标的经营宗旨。我们虽不是最好,但我们力求做到更好!
二次商车费改,是英雄末路还是涅槃重生 | |
来源:杭州冠诚物流有限公司 |
点击:13643 |
发布时间:2017/5/9 8 |
二次商车费改,是英雄末路还是涅槃重生
原创 2017-05-07 吕岩 侠眼观
这算是一篇比较正经的议论文吧……
近日惊闻二次商车费改实施在即,保监会已经召开了讨论会,据称6-7月就要全面推行自主渠道系数下浮10%到75%,而部分综合费用率较高的地区会实施“双75%”。条款则暂时不会变。
政策一出,风声鼓动,优质业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。而已经在车险泥潭中的保险公司,是走向英雄末路,还是涅槃重生呢?
总的来看,前者概率很大啊……
1、回顾历史颇多波折
最初的商车费改实在2001年的广东,在保险公司对份额的渴望下,试点迅速演变成价格战,铺开后更导致了全国车险价格混战,2003年车险市场平均费率降低了16%以上,赔款却出现大幅增长。
眼看车险主体一片哀鸿遍野,2006年监管机构终于绷不住了,严令车险折扣不能低于七折,第一场费率市场化改革在轰轰烈烈之后悄然沉寂。
之后岁月飘散,已然十年有余。车险也经历了乱与治的周期,简单归纳就是“一严就怂,一放就乱”。
但费改还是要搞,要不然“市场化”三个字说不过去啊,2011年,深圳再次启动车险费改,在吸取当年粗放教训的基础上,实现了费率与风险紧密挂钩,终于做出了“费率降、盈利升”的成果。
2013年,寿险启动市场化改革,业内普遍认为这次改革是成功的,激发了寿险市场活力。在寿险激励之下,2015年6月商车费改重启,并在2016年7月推广至全国。
2、商车费改成绩如何
那么,这次商车费改的成绩如何呢?
2016年5月,商车费改成绩单出炉,数字是很漂亮的:首批试点地区商业车险签单件数同比增长20.20%,保费同比增长11.3%,车险综合成本率比试点前下降2.09个百分点,消费者支出的单均保费同比下降7.69%;第二批试点地区商业车险签单件数同比增长19.47%,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.12%。车险综合成本率较试点前下降2.26个百分点。单均保费同比下降6.64%。
简言之就是,保费增加,综合成本率下降,消费者受益。
看起来是皆大欢喜,但背后潜伏着危机。
综合成本率下降的原因,是赔付率下降,但费用率却在攀升。
第一批、第二批和第三批试点地区车险综合费用率分别同比上升4.82、4.66、5.93个百分点。
2016年车险保费排名前60家的财险公司,平均综合费用率为41%,达到了历史最高值。
最要命的是,价格竞争和费用竞争几乎完全没有缓解。
轮回重演,乱象再起。
这成了车险最大的伤。
3、改革红利去往谁家
赔付率下降,意味着反馈给消费者的利益变少了。
费用率上升,意味着中介获得的利益增加了。
纵然综合成本率有所降低,但从2016年全年来看,八成车险公司亏损。
一句话:肥了中介,瘦了险企。
而捞了好处的中介好像也没有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,号称中介老大的泛华,估值不过才5亿美元,主要工作无非是卖个保险压压价。再看看达信,手握一整条风险管理链条,各种服务做到飞起。
2016年,车险手续费率达到17%以上,比同期增加了4个多百分点,而车均保费下降了6-7个百分点。
收入的缺失和费用的增加,这两个锅都得让保险公司来扛。
作为行业最主要的主体,在改革中却没有得到红利,这不得不说是改革的一条伤疤。
而且保险公司在盈利压力下,必然会将整个理赔链条收紧,消费者获得的售后服务恐怕难免要打折扣了。
最难的恐怕是小公司了,缺乏特色资源,只能靠手续费来拼抢,
从这个角度来看,消费者所获得的改革红利,还真不一定比中介多。
如果消费者们得知40%的保费直接进了中介口袋,保险公司甚至连票子都没摸过,不知心里会怎么想。
二次费改一旦到来,保险公司势必会再度降价,不知道那些已经亏损的中小公司,将如何挺过寒冬。
4、车险症结究竟何在
车险的确是一个奇怪的行业。
投保出钱的是投保人,理赔出钱的是保险公司,但有话语权的却是车商和修理厂。
保险公司广告放了一波又一波,礼品送了一趟又一趟,但是总感觉客户不是自己的。
不过附加多少服务,现在的车险还是一个价格敏感型商品,是同质化商品,而且还具有消费和服务在时间上脱节的特点。
客户交钱时感受不到你的服务到底有多好,没有出险甚至多次出险是很难比较服务优劣的,而保险公司又缺乏和客户面对面的沟通渠道,直接提供服务、和客户亲切友好交谈的往往是车商和修理厂的师傅。
在这种情况下,保险公司的品牌很难打入客户心中,客户要么会关注价格高低,要么会受到面前这个师傅建议的影响。
所以互联网车险搞来搞去看似挺红火,各种流量转移做得风生水起,结果一个费改大潮下来,发现全都是在裸泳,乖乖又把业务吐回到传统渠道。
为啥?没有价格优势了。对客户来说,还是家门口那个看得见摸得到的中介,比电话里的声音更能打动他的心。
所以利益再次流到了中介手中,保险公司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,还要强颜欢笑说好吃。
甚至在某些地区,中介已经嚣张到了自己组建一个保险办公室,完全掌控车险的承保、续保、客户管理,不允许保险公司插手,甚至不允许保险公司的人和客户接触。
憋屈,太憋屈了。
抓不到客户,就只能被小店面绑架大资本。
要知道在美国,拥有雄厚客户资源的强势保险公司岂容中介车商和维修厂嚣张?
理赔金额都是定好的,修好了皆大欢喜,修不好卷铺盖走人或者等着诉讼单吧。前段时间还看到一个对Statefarm铁腕控制修理厂理赔支出的谴责贴,固然是控诉得活灵活现,但这种对汽车产业链的说一不二,真的是咱们保险公司的“中国梦”啊。
车险倒也罢了,最厉害的是美国保险公司的管理式医疗,医生的职业评分就握在保险公司手里,保险公司简直就是亲爹一样的存在,而且还不允许你坑爹。有兴趣的看看《Sicko》这部电影就知道了,保证让你对中国的医疗体系感激涕零,然后心悦诚服的去买保险。
5、份额解渴还靠费用
保险公司不是没有努力过。
认证配件、APP投保理赔、客户俱乐部、监控驾驶行为、探索UBI等等花样,无非都是要打开直通客户的通道,控制汽车后市场。
交管平台对接,推进“零整比”,也显示出保险布局产业链的行业意志,甚至商务部都来帮忙,新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》严厉打击汽车供销商的垄断,包括对保险的垄断。
大势都是向好的,但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,这都是慢热式的举措,而费改重压之下,短期的份额渴求如何解决?
没办法,还是得降价格,砸费用。
而且手腕多的保险公司,会有更隐蔽的花样来绕过监管。
比如某综合金融服务集团,是可以补贴客户现金的——保险单上是合规的价格,但代理人会额外点给客户好几张百元大钞。
是现金哦,是《人民的名义》里某位处长藏在床上一张都不敢花的现金哦。
据说这笔费用可以走互联网金融板块的账,根本轮不到保险监管部门来查。
而费用列支渠道困难的主体就惨了,这已经不是怎么出牌的问题了,这是你刚出一张3对方就下王炸的问题,炸到你怀疑人生啊。
偏偏车险还是个规模效应突出的行业,为了份额和规模,保险公司们只能砸费用了,而控制成本的压力大部分都落在了理赔部门的身上,这样下去,行业口碑自然更令人堪忧。
6、监管大旗指向何方
监管机构改革的愿意肯定不是鼓励价格战,而是促使保险公司提高服务水平,用价值创造来吸引客户。
背后逻辑其实很简单:我让你的价格压到最低,再控制你的综合成本率,这样你就不敢再投入那么多费用了。
但简单不代表实用,转型是个必然漫长的过程,抵不过短期的价格战,所以注定会有地板价加高额手续费的祸不单行。
二次费改前夕,优质客户被瓜分殆尽后,车险洗牌恐在所难免。
正常洗牌也就算了,可是市场上一直充斥着抓大放小、顾点不顾面的运动式监管,发发文件喊喊口号却难扎基层的名义式监管,这边一套标准那边又一套标准的差异化监管。
就拿前面说的车商垄断客户和代理人贴现金为例,类似的行为不杜绝,费改就是个笑话。
一场费改下来,肥了中介瘦了险企,客户价值全靠降价体现,那几乎就是饮鸩止渴的代名词。
管险企不管中介、管价格不管违规、管软不管硬的费改,约等于耍流氓。。
怪不得江湖传言“央妈保爸”。妈是亲妈,爸是后爸。
那么问题来了:
你是要优胜劣汰,还是要共同进退?
如果是前者,那就统一标准一视同仁,要放点大家都放点,费用能列支就都列支,到最后拼出一个成王败寇,反正消费者总能受点益。
不过这种玩法估计是不行的,这让监管机构面子何在?
如果是后者,那就不要只抱着放开价格这个工具,违规行为要管就一起管,市场主体要规就连险企带中介一起规,只靠打压价格来指望倒逼险企改良革新,就好像只靠在朋友圈里天天刷屏发小广告来指望发财一样,都不过是懒惰而低效的努力罢了。
市场不规范,话语权不均衡,投入回报比不对称,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人格不对等,单靠价格机制怎能回天有术?就像前一段沸沸扬扬的太极与格斗单挑一样,如果不去提高身体素质和技巧,不与时俱进吸收新元素,只满足于虚假的招式,如何能逃过被实用格斗术秒杀的结局。
费改如果不伴随着严合规和公平监管,必然将事与愿违。
费改成功与否,其实就看监管旗子往哪里飘了。
至少别再吹黑哨了,车险市场伤不起了,别把商车费改吹成“伤车费改”。
7、未来方向是否莫测
分析了这么多,之后发展好像已经不难预测。
一是马太效应继续凸显,还能盈利的继续勒紧裤腰带,亏损的要吐出更多的血,如果合规监管真的坚持下去,估计一些主体要含泪挥别车险市场了,美其名曰“转向多元化经营”。
只是谈何容易,宏观经济低迷,信用环境恶劣,《人民的名义》里已然揭示了实业和金融界的种种内幕,贸然出击很有可能莫名背锅。看看浙商被侨兴债拖得有多惨,中小公司想弯道超车,难啊。
二是中介和客户在短期内还要笑开花,监管重拳短期恐怕很难实打实的落到中介头上,买业务的模式还将持续,而有理想的中介,恐怕会更加严厉的封锁客户和保险公司的接触通道。
三是有能力有理想的保险公司继续咬紧牙关挺进汽车产业链,在汽车后市场步步为营,从保险商向配件商、修车商艰难升级。
费改在提速,保险公司必须和亏损线赛跑,要在亏死之前抓住优质客户,控制理赔资源,完成经营转型。
商车费改究竟是英雄末路还是涅槃重生,关键不在于费率打到多低,而是掌权者是否能坚持提高保险服务能力的初心,是否能坚持做一个公平的裁判员。
反正留给保险公司的时间不多了。
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家族,他们始终抱有复国的伟大梦想,可是其历代传人的做法却和复国之道相背离。
复国不是靠武功有多强,更不是靠什么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恐怖名声,而是要靠人心和谋略。
混了几辈人,最后混到只剩下四个武功一般智力也不咋样的家将,别说慕容复了,就是姜子牙再世,恐怕都难成大业。
还是《人民的名义》里说得好:本来是合理合法的事情,咱不能把它弄成不合理不合法呀。
还有一句说得更好:记忆之所以美好,是因为有现实的参照。